譯聯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見證深圳翻譯公司
根據心理學的相關原理,記憶的基本手段有:聲覺記憶、視覺記憶、意義記憶。口譯記憶的方法也離不開這三種基本手段。有經驗的口譯員習慣運用的基本記憶方法是“成像法”,即把源語語篇的意義框架想象成一幅圖像,或把源語語篇所敘述的情景還原成思維中的視覺影像。
另種常用的方法是把聽辨理解中提取的信息點與一個自己熟悉的序列聯系起來,如一序列的數字、一排建筑物等。在口譯工作的現場我們可以觀察到,有的口譯人員會一邊聽會一邊“掰指頭”,還有的譯員在筆記本頁的左側標上1、2、3、 4等數字,運用的就是這種記憶方法。
對于口譯人員來說,要學會使用以上兩種方法在一定程度 上意味著要培養一種思維習慣,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還有一類記憶方法是對于想從事口譯的人來說,可以很快學會使用的,那就是在聽辨理解過程中注意分析源語語篇的線索。
具體地說,有的語篇是以時間順序為線索的,如發言人回顧歷史、講述經歷時,往往有一個開頭、發展、結尾的順序;有的語篇是以空間次序為線索的,如發言人介紹景點、說明構造時,往往遵循由上至下、由外及里的空間次序;有的語篇是以分類為線索的,由總到分,由大類到小類;有的語篇是以對比、比較為線索的,先說正面,再說反面,或者先說相同之處,再說不同之處,又或者先陳述一方觀點,再陳述另一方觀點;還有的語篇是以邏輯論證為線
索的,要么先說觀點,再細說理據1、2、3點,要么先陳述原因,再得出結論。
值得強調的是,就口譯記憶的內容重點而言,除了主題詞、關鍵詞、邏輯線索構成的意義框架以外,發言人每個語段的開頭和結尾都應成為記憶的重點。
首先,從內容上說,開頭往往包含了整個語段的主題,結尾往往是呈現結論、總結的部分;其次,只有記好了開頭和結尾,譯員才能清楚地把握好本節口譯是從哪里開始說起,說到哪里為止。這點在連續傳譯中尤為重要,連續傳譯的各節口譯之間是很講究承上啟下的。